1961年許兆龍在《藍天蔚》文中稱藍“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以湖北省官費生,派往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軍。在求學期間,參加孫中山先生倡辦之同盟會,反對康梁之保皇黨”。[ 許兆龍:《藍天蔚》,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辛亥革命回憶錄》,第七集,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第82頁。]
1980年關(guān)國煊在參考沃丘仲子《當代名人小傳》、園田一龜《新中國分省人物志》、陳錫璋《細說北洋》諸書,成文《藍天蔚》,指出藍在“光緒三十年,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第二期,同年加入同盟會。歸國后,張之洞任為統(tǒng)帶官”。[ 關(guān)國煊:《藍天蔚》,劉紹唐主編《傳記文學》第37卷,第3期,傳記文學社,1980。]
藍天蔚入同盟會一事并非空穴來風,較早有此提法的是1912年9月日本“在清國特命全權(quán)公使伊集院彥吉”呈遞給日本外務(wù)大臣內(nèi)田康哉的情報[ 列名有:沈秉堃(號幼嵐 同盟會員)、陳炯明(號競存,同盟會員)、蔣雁行(號秋臣 同盟會員)、孫武(號夢飛 共和黨員)、張振武(號春山 共和黨員)、陳其美(號英士 同盟會員)、徐寶山(號葆山 無黨派)、徐紹楨(號固卿,同盟會員)、鈕永建(號惕生 同盟會員)、王寵惠(號恭甫,同盟會員)、蔣尊簋(號伯器 同盟會員)、溫宗堯(號欽甫 同盟會員)、章炳麟(號太炎,共和黨)、樊增祥(號云門,無黨派)。見《駐清國全權(quán)公使伊集院彥吉致日本外務(wù)大臣內(nèi)田康哉子爵電》(1912年9月9日收到,電文標題《電告支那新人物履歷之事》),米彥軍譯自http://www.jacar.go.jp/chinese/index.html“亞洲歷史資料中心”。],這份情報報告了當時民國著名人物的最新履歷,并標注其黨派屬性,名單中稱“藍天蔚,號秀豪。同盟會員”,考察這份簡歷,基本抄錄了1912年4月出版的《共和人物》甲集中《前關(guān)東都督藍天蔚》的介紹[ 商務(wù)印書館編譯所編《共和人物》,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12,第18頁。],只是增補了4月以后藍天蔚赴美游歷的內(nèi)容,以及“同盟會員”的黨派。依據(jù)事實,1912年藍天蔚是有明確的黨派身份的:1月20日于上海成立的民社,藍天蔚為發(fā)起人之一,緊隨黎元洪,排位第二。[ 《民社規(guī)約》,《民立報》1912年1月23日,第1頁b。]5月,共和黨成立,選舉理事長,藍即為候選人,得票不少[ 《共和黨成立大會》,《民立報》1912年5月10日,第10頁。],以上情況為當時多份報紙公示。日人宗方小太郎長期在華從事間諜活動,1912年7月成文《一九一二年中國之政黨結(jié)社》的調(diào)查報告[ (日)宗方小太郎:《一九一二年中國之政黨結(jié)社》,轉(zhuǎn)引自章伯鋒、顧亞主編《近代稗?!返?2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第87、80頁。],縷述黨事,也不見藍列名同盟會,而是記載為民社、共和黨人。在這份伊集院呈上的情報中,又稱章太炎、孫武、張振武為共和黨人,則確為其事。稱藍為同盟會員,顯系失察。何以有此誤會,令人不解。
關(guān)文提到參考三書中,成書最早的沃丘仲子《當代名人小傳》[ 據(jù)此書《藍天蔚傳》稱,藍“又從孫文于廣東,近南軍政府派赴四川犒軍”一語,大體可知成書之際,藍猶在世, 今見最早版本為民國九年崇文書局印本。],并未記錄藍在日本加入同盟會之事,只是說藍歸國后“張之洞援為統(tǒng)帶官,后有人譖其通革黨者,為張彪所疑,自辭職去”。[ 沃丘仲子:《當代名人小傳》(二),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八輯,文海出版社,1986,第64頁。]日本學者園田一龜1930年所著《湖北革命黨之先覺——吳祿貞、藍天蔚》,也不見藍天蔚加入同盟會字樣[ 園田一龜:《新中國人物志》,黃惠泉、刁英華譯,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0,第330—331頁。]。倒是1971年陳錫璋在《細說北洋》[ 陳錫璋《細說北洋》,系據(jù)舊作《北洋滄桑史話》(“五十六年四月發(fā)行”)重編?!缎掳娴脑挕分蟹Q,應(yīng)傳記文學社約,“重新排印”,更名《細說北洋》,“以示與初版有別”。此前言作于“民國六十年六月二日于臺南”。]中言之鑿鑿,藍天蔚“由湖北官費選送日本留學,學習軍事。在日時,已加入同盟會”。[ 陳錫璋:《細說北洋》下冊,《傳記文學叢刊》四十,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第388頁。]
那么藍有無可能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呢?藍天蔚1899年以官費選派留日,入成城軍官學校,畢業(yè)后,自明治三十四年十二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十一月(1902年至1903年)就學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期工兵科[ 郭榮生校補《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民國留學生名簿》,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編第37輯,文海出版社,1977,第5頁。],因擔任拒俄義勇隊隊長事,為清政府迭電召還。1904年初又自湖北帶同50名學員赴日學習軍事,抵日未久,同年2月又奉調(diào)回國。時任湖北游學日本學生監(jiān)督查雙綏在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4年2月11日)稟端方函稱,“前因陸軍學生舒清阿、敖正邦、龔光明等奉調(diào)入都,曾奉電諭飭發(fā)路費各百元,并囑其先行回鄂,當即遵辦。練兵處旋又來電續(xù)調(diào)藍生天蔚,事同一律,亦已照前辦理”[ 《游日學生函》(36通),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十四輯,中華書局,1982,第258頁。]。自1904年至1908年,藍一直在湖北或參戎幕,或執(zhí)教鞭,或統(tǒng)軍旅,并未踏足日本。眾所周知,同盟會成立于1905年,藍何來于日本留學期間加入同盟會之事呢?
關(guān)文之“光緒三十年”藍天蔚入會,而此時同盟會尚未成立;許文稱求學即入,也不可能;譚所謂藍參加成立大會,也屬憑空想象,何況竟列名蔡鍔于同盟會,也令人愕然。
關(guān)、譚是文史作者,并不熟悉藍天蔚;“藍氏在(湖北)將弁學堂和鎮(zhèn)司令部與三十二標工作之年月”,許兆龍[ 許撰此文為新中國成立后,雖與藍有師生之緣,著此文并不會因之獲益,可歸入局外人之列。]是當事人,曾師從之,何以出錯?只怕如其自言,他所經(jīng)歷的藍天蔚事跡“距今已有五六十年了,我的記憶力弱,錯誤之處,在所難免”。[ 許兆龍:《藍天蔚》,《辛亥革命回憶錄》,第七集,第88頁。]
2. 藍天蔚起兵反袁護國
段劍岷在《王天縱藍天蔚護國討袁犧牲記》中稱,“四年十月,王天縱由北京逃出,與藍天蔚分赴荊沙宛鄧,聯(lián)絡(luò)舊部,組織民軍”,成立“豫鄂護國聯(lián)軍,有眾二萬余人”,“自四年十二月至五年一月下旬,苦守夔州府城”,“總司令王天縱、藍天蔚皆城破自殺”,并結(jié)論“討袁護國軍之高級將領(lǐng),陣亡殉國者,僅此二人”。[ 段劍岷:《王天縱藍天蔚護國討袁犧牲記》,《暢流》,第33卷5期,1966,第6-7頁。]
劉道平在《震撼清廷和北洋的藍天蔚先烈》中,先說“不久袁逆病死,情勢大變,袁死黎繼,”藍與黎元洪有黃陂同鄉(xiāng)之誼,乃“備位總統(tǒng)府高級顧問”,“迨黎公下野,藍先烈遂一憤而奔赴鄂西活動”,“組織豫鄂護國聯(lián)軍,聚眾二萬余人”。不料兵敗,“藍先烈在夔州城破之日,與王天縱先烈原同時舉槍殉難,而王先烈固已然求仁得仁,藍先烈卻未中要害,未死于難。且迅即以急智脫困出險,間關(guān)返回鄂垣。至民六再赴粵,任職于軍政府,備受國父特達之知,旋國父再率領(lǐng)海軍南下護法,藍先烈奉命復返鄂西重組靖國聯(lián)軍,并被推為靖國聯(lián)軍總司令”。[ 劉道平:《震撼清廷和北洋的藍天蔚先烈》,《湖北文獻》9期,1968,第45-47頁。]
大陸出版物中,《民國軍事史略稿》中稱“1915年,袁世凱稱帝,藍即回鄂反袁,宣布獨立”。[ 姜克夫:《民國軍事史略稿》,第1卷,中華書局,1987,第126頁。]《中華民國史大辭典》“鄂軍”詞條,也記錄“1915年袁世凱稱帝,藍天蔚從奉天回鄂反袁,宣布獨立。次年與王天縱等組織討袁軍,事敗后退夔州。1917年9月,藍離鄂赴廣州護法軍政府任職”事[ 張憲文、方慶秋等主編《中華民國史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第16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