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百詠(一)(2)
辛亥革命網(wǎng) 2023-08-15 10:05 來源:武漢辛亥首義研究會 作者:劉寶森 查看:
姚勇忱
協(xié)同俠女義旗揚,刺殺庸官制彈忙。
袁賊鳩鷹陰計使,出師未捷遇身亡。
姚勇忱(1880~1915),浙江湖州人。早年應秋瑾之邀,赴紹興徐錫麟創(chuàng)辦的大通學堂任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秋瑾不幸被捕,姚勇忱連夜逃脫。1915年夏,王金發(fā)收羅舊部,圖謀再起。姚勇忱當然支持。后二人不幸被已成為袁世凱鷹犬的浙江都督朱瑞誘捕,6月2日,王金發(fā)被槍殺;7月1日黃昏,寧死不屈的姚勇忱也被殺害于陸軍監(jiān)獄。
徐血兒
名記奇才數(shù)血兒,作文補白智無疑。
欣然秉筆書漁父,勞累浮生淚雨悲。
徐血兒(1891~1915),原名大裕,字天復。從學校畢業(yè)后,徐血兒只身來到上海,專程拜訪《民吁報》社長宋教仁、主筆于右任等人。一日,徐血兒見送來的報紙樣版上還缺一篇稿件,遲遲未到,在未經(jīng)編輯審定的情況下,他便將自己的文章《泣血篇》署名“血兒”直接付梓。徐血兒目睹宋教仁遇害慘案,事后,徐血兒收集各方面材料,秉筆直書,撰寫《宋遁初先生昭雪案》一書共4冊,同時還編撰過《宋漁夫集》一書。
黃興
反清數(shù)次舉旌旗,灑血沙場志不移。
陽夏拼爭持帥印,長江橋畔立英姿。
黃興(1874~1916),漢族,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曾用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xiāng)(今長沙縣黃興鎮(zhèn)涼塘)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1916年10月31日,黃興病故于上海。武漢長江大橋北龜山上立有黃興銅像。
陳其美
英士威名震九垓,武昌首義曙光開。
滬杭策應功勛立,失我長城實可哀。
陳其美(1878~1916),字英士,號無為,浙江湖州吳興人。1911年,武昌起義后,參與籌劃并領導上海起義。“二次革命”時,任上海討袁軍總司令。1916年被袁世凱派人刺死于上海。孫中山得知后,手書“失我長城”四字以志其哀。
蔣洗凡
少年倜儻顯文才,就讀東瀛影響來。
齊魯安民平大局,博山修志且君裁。
蔣洗凡(1881~1915),名衍升,字錫蕃,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報恩寺人。光緒三十一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1912年在杜潛代理魯督逃避登州時,形勢岌岌可危,蔣洗凡雄才大略,指揮若定,終使大局轉危為安。1913年,回家鄉(xiāng)博山隱居,潛心修志。
龐樹柏
南社詞流秀目眉,玉琤琮館匯佳辭。
淚揮舟輯離鄉(xiāng)土,散盡天花瑟瑟悲。
龐樹柏(1884~1916)字檗子,號芑庵,別號劍門病俠。江蘇常熟人。同盟會會員,南社發(fā)起人之一。其詩集為《龍禪室詩》,收詩100首;詞集為《玉錚琮館詞》。民國2年(1913)孫中山發(fā)動“二次革命”,龐樹柏聯(lián)絡革命人士,準備發(fā)動常熟民眾,響應反袁斗爭。由于走漏風聲,龐樹柏被迫離開常熟,逃亡上海。
洪炳文
海棠花怒愛憎明,狀告冤情慟地驚。
天水碧藍錚鐵骨,受尊齒德眾推卿。
洪炳文(1848~1918),字博卿,號楝園,浙江瑞安人。晚清文壇上一位成就卓著的劇作家和詩人。晚年應邀參加南社,成為齒德俱尊的長者之一。一生著述頗富,尤以戲曲創(chuàng)作成就最著,有《秋海棠》《天水碧》等劇。
黎尚雯
重義輕財數(shù)尚雯,寒冬穿夾典當勤。
嘔心瀝血存精粹,培育新人幾建勛。
黎尚雯(1868~1918),字桂蘇,晚號競存軒老人。湖南省瀏陽縣人。1905年,黎尚雯參加同盟會,后協(xié)助禹之謨創(chuàng)辦唯一學堂。學堂遭封閉,黎尚雯乃改唯一學堂為英算專科學校,堅持教育事業(yè)。唐璜在《惟一紀事》一文回憶:“黎先生冬季授課,僅著夾衣,瑟縮之狀,悄然在目。”原來是黎先生為辦學把自己的棉衣典當?shù)簟?/p>
蘇曼殊
度牒隨身理禿頭,眼眉楚楚顯風流。
袈裟點點疑胭浸,曠世殊才自泛舟。
蘇曼殊(1884~1918),原名戩,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號曼殊,另號燕子山僧、南國行人等。廣東珠海市瀝溪村人,文學家,能詩文,善繪畫,通梵文。他以不拘形跡的個性,在廣州一個僧寺里,偶然拿到一張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變名為僧。從此出入于文人名士之林,名噪一時,誠為異數(shù)。然曼殊乃性情中人也。
孫景賢
炮手名聞四百州,請誅榮祿三蛄螻。
宮詞專批蓮英事,琢腎雕肝細運籌。
孫景賢(1880~1919)清末民初小說家、詩人。江蘇常熟人。十四回小說《轟天雷》據(jù)近代史上常熟人沈北山事創(chuàng)作。徐兆瑋《龍吟草序》云其詩“雕肝琢腎,研精洞微,冀究極夫聲律之正變者。”錢仲聯(lián)《今百年詩壇點將錄》以轟天雷凌振當之,云其詩“宗法玉溪,選擇謹嚴。所為《寧壽宮詞》梅村體長篇,詠李蓮英事,一代之史詩也。”
蔡濟民
武略文才蔡濟民,靈機一炬署衙淪。
率師斗敵劉家廟,書憤刀分竊國紳。
蔡濟民(1886~1919),原名國楨,字香圃、幼襄。湖北黃陂人。少通經(jīng)史,善詩文。組織、部署武昌起義。革命軍猛攻督署不下,蔡情急智生,取棉衣澆煤油縱火,為炮隊提供了射擊目標。1919年1月28日在利川被川軍方化南殺害。1922年黎元洪總統(tǒng)特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27年湖北省政府公葬于武昌伏虎山。
雷鐵崖
杜鵑泣血淚聲聲,半壁西南響警鳴。
揮舞天戈扶國脈,一生坎坷戰(zhàn)旗擎。
雷鐵崖(1873~1920),宇澤皆、名昭性,入同盟會時名鐵崖。貢井雙塘鄉(xiāng)石頭溝人。1906年,他與董修武、李擎甫等籌辦《鵑聲》雜志,任主筆。雷鐵崖曾任吳玉章所創(chuàng)辦的《四川》雜志編輯和撰述工作,該雜志有“西南半壁警鐘”之稱。雷鐵崖在《題柳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中有“大揮天戈抉國脈”句。
劉澤湘
釣月仙翁有草詩,文奇體妙卻生悲。
驅除袁黨功勛授,韻語編排導學宜。
劉澤湘(1864~1924).字今希,晚年自號“釣月老人”。湖南醴陵莊埠栗山人。歲試名列一等,補貢生。鄉(xiāng)試主考官卻以“文體奇辟,不中程式”而罷黜。自此絕意科舉。1916年同縣程潛帥護國軍驅逐袁黨、湖南都督湯薌銘,事定北上,被授以國家五等嘉禾勛章。著有《說文韻語》、《輿地韻語》4卷、《釣月山房文集》10卷等。
汪文溥
楚南烽火鄂人欣,陽夏艱危急援軍。
涉足梨園梅陸贊,桃源痛史筆耕耘。
汪文溥(1869~1925),字幼安,一字懺庵,號蘭皋。武進縣城(今常州市區(qū))人。民主革命者、報人。武昌起義后,湖南迅速響應。湖南光復后,汪文溥與陳范共同參加湘桂援鄂聯(lián)軍,前往武昌增援。余暇涉足梨園,因推崇梅蘭芳、陸子美的唱腔,特寫《梅陸集》,在社會上流傳。有《桃源痛史》等著作存世。
高旭
百篇詠史喚同胞,激蕩風云熱血拋。
雅集文人南社立,墨濡筆伐搗皇巢。
高旭(1877~1925),字天梅、號劍公,別字慧云、鈍劍,江蘇金山(今上海金山)人,中國近代詩人、同盟會領袖之一、南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早年曾詠史作詩百篇,與陳去病、柳亞子等創(chuàng)立南社。詩文由其弟高基編為《天梅遺集》。
林白水
平民報紙創(chuàng)新人,白話時論大眾珍。
揭露丑聞監(jiān)獄苦,天橋濺血耀星辰。
林白水(1874~1926),漢族,福建閩侯青圃村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六月,任《杭州白話報》主筆。在辦《公言報》時,他大量地用“白水”這個筆名發(fā)表時評,筆鋒辛辣,莊諧齊出。在報上刊登出揭露曹錕賄選總統(tǒng)以及諸多議員受賄等報道,曾多次入獄。1926年4月,直奉聯(lián)軍進京,林白水仍在時評中斥軍閥為“洪水猛獸”。 京畿憲兵司令王琦奉張宗昌之命,將林白水槍殺于天橋。
梁六度
壯族男兒做楚囚,架刀脖子怒瞪眸。
遵循遺囑心無愧,慷慨刑場搏激流。
梁六度(1884~1927),原名梁堉,國民黨左派,廣西新寧州砥柱團那隆村(今扶綏縣渠黎鎮(zhèn)那隆村)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被捕入獄。他忠于孫中山革命路線,堅持國共合作不動搖。1927年9月1日,與共產(chǎn)黨人雷沛濤、羅如川、張膽、陳立亞、周仲武等13人一起被押赴南寧北郊刑場殺害。
陳家鼎
寧去頭顱不帝秦,孫文二字視其珍。
票投三次無更改,百戰(zhàn)歸來剩此身。
陳家鼎(1876~1928),湖南寧鄉(xiāng)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在滬被刺,陳家鼎在議院對袁世凱政府嚴厲質詢并親自主持聲勢浩大的追悼會。首屆國會開幕,陳家鼎拒袁世凱50萬元賄賂,并說“我頭可斷,義不帝秦”。當袁世凱派兵圍住國會脅迫議員投袁票時,陳家鼎3次投票都在票上大書“孫文”二字。
葉天底
大義存胸主義花,武裝起義遇時差。
陷身牢獄無生路,血染紅旗映早霞。
葉天底(1898~1928),浙江上虞人。新南社成員,共青團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3年底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浙東暴動計劃洩漏后被捕。1928年2月8日拂曉,敵人用門板把病得不能動彈的葉天底抬到獄中刑場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葉天底撐著幾乎癱瘓了的病體,挺起胸膛,昂首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