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百詠(一)
辛亥革命網(wǎng) 2023-08-15 10:05 來源:武漢辛亥首義研究會 作者:劉寶森 查看:
序詩
南社初興百十年,惠民立國責(zé)擔(dān)肩。
詩文似劍除專制,書報成軍戰(zhàn)北燕。
倒海排山風(fēng)雨急,反清除暴共和先。
山塘輝耀寫前史,古色民居述眾賢。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最有影響力的革命文學(xué)社團(tuán),柳亞子曾言“我們發(fā)起的南社,是想和中國同盟會做犄角的”。南社成員中,黃興、宋教仁等系辛亥革命的領(lǐng)導(dǎo)者;蔡濟(jì)民、田桐、陳其美、居正、唐群英、李根源等是武裝起義的組織者、領(lǐng)導(dǎo)者。此百詠乃慶南社成立110周年之作。按人物卒年排序;同卒者,按生年排序,以饗讀者。
孫竹丹
英雄蒙垢遇陰謀,肢解裝箱海上浮。
慘死兮兮何忍睹,真相幸獲史名留。
孫竹丹(1882~1911),名元,又名銘,號竹丹。江蘇省上元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安徽支部長。因熊成基遇害一事,有人疑孫竹丹是清偵探。設(shè)計誘至東京市外,下棋為由,趁孫竹丹不備,用鐵啞鈴擊其腦,雙目凸出而死,割尸數(shù)斷,盛于箱中,以回國為名帶至船內(nèi),于夜間拋棄海中。民國元年(1912)始白其冤。
周實 阮式
武昌槍響舉星旗,七尺男兒搗敵累。
從古幾多才子筆,到今始識黨人碑。
周實(1885~1911),字實丹,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人。近代詩人、著名詩人、散曲家,民主革命烈士。著有劇作《水月鴦》、北曲《清明夢》,有《無盡庵遺集》傳世。柳亞子輯有《周實丹烈士遺集》。
阮式(1889~1911),字夢桃,江蘇淮安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6歲中秀才,17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寧德師范學(xué)堂,結(jié)識同鄉(xiāng)周實,成為好友。
1910年,周實、阮式共同創(chuàng)建革命組織淮南社,編輯刊物,傳播革命思想,并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后,迅速影響全國,周實、阮式聞訊響應(yīng),成立武裝組織學(xué)生隊,在山陽縣響應(yīng)革命。1911年11月17日,周實、阮式被山陽知縣姚榮澤殘忍殺害。1912年4月,山陽縣為周實、阮式修建周、阮二烈士祠,大殿上懸有一副對聯(lián):“從古幾見才子筆,到今始識黨人碑”。
張恭
電光石火渡人生,拯救中華享盛榮。
旗展浙東遭折將,獄中寒夜響雷鳴。
張恭(1877~1912),浙江金華人。光緒三十三年(1907)三月間,徐錫麟、秋瑾準(zhǔn)備發(fā)動皖浙起義,由于起義失敗,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秋瑾等人犧牲。滿清政府懸賞一千兩緝拿張恭,張恭從青田經(jīng)溫州出海至滬,東渡日本。光緒三十四年(1908),回國重整武裝,約熊成基、陳其美、王金發(fā)等人策動武裝起義,不幸被端方逮捕。宣統(tǒng)三年(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12月南京光復(fù)。張恭出獄,回到金華,追隨孫中山先生北伐。
宋教仁
鬯春堂闊楚弓鳴,立憲中華喜結(jié)盟。
未赴京師遭慘禍,杜鵑染血淚聲聲。
宋教仁(1882~1913),字鈍初,號漁父,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中國“憲政之父”,起草過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憲法草案《鄂州約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被任命為法制院院長。1913年2月國會選舉接近尾聲,國民黨取得重大勝利。1913年3月袁世凱惶恐不安,策劃收買宋教仁,未果之下,指使洪述祖派刺客在上海火車站將宋教仁暗殺。
寧調(diào)元
瀏醴煙灰陷圄囹,文才武略顯芳馨。
拒狼進(jìn)虎江城困,死亦英雄五岳銘。
寧調(diào)元(1883~1913),湖南醴陵人。字仙霞,號太一。1904年加入華興會,次年留學(xué)日本,并加入同盟會?;貒髣?chuàng)辦雜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緝,逃亡日本。萍瀏醴起義爆發(fā)后,回國策應(yīng),在岳州被捕,入獄3年。出獄后赴北京,主編《帝國日報》。1912年初在上海參加民社,創(chuàng)辦《民聲日報》。二次革命期間來滬,后赴武漢組織討袁起義,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義,年僅30歲。獄中著有《太一遺書》。
陳蛻庵
筆耕硯耨免饑寒,蘇報名頭震殿鑾。
亡命十年終困躓,猶如取帽落塵彈。
陳蛻庵,本名陳范(1860~1913)原籍湖南省衡山,生于江蘇陽湖(今常州)。精通詩文的清末報人。光緒二十六年(1900)購得上海《蘇報》產(chǎn)權(quán),遂銳意經(jīng)營報業(yè),為革命黨人提供宣傳陣地。“蘇報案”發(fā)生,被列入逮捕名單,亡命十年,困躓以終,不聞有何怨言。
王無生
微言宏議玉金音,岳績天驕負(fù)大任。
詩話無聲雷灌耳,豎三民報激人心。
王無生(1880~1914),原名鐘麒,字毓仁,別署郁仁,安徽歙縣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4月,他參與《神州日報》的創(chuàng)辦工作。王無生是《民呼日報》的主要成員。參與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民吁日報》和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民立報》的籌建工作,發(fā)表有連載《無生詩話》、《慘離別樓詞話》等。是年出任湯壽潛、陳訓(xùn)正等人創(chuàng)辦的《天鐸報》編輯。
周祥駿
血凝秋氣暮云寒,論學(xué)談文賽柳韓。
步履險夷遭不測,沉昏天道盡哀嘆。
周祥駿(1870~1914),江蘇省睢寧縣馬淺村人。字仲穆,號更生,世稱“風(fēng)山先生”。清末民初學(xué)者、作家、詩人、劇作家。辛亥革命爆發(fā),冒險從南京到鎮(zhèn)江,參與第九鎮(zhèn)軍軍務(wù),功克南京。后張勛逃至徐州,秘密潛回徐州,以教員身份從事革命工作,為驅(qū)張迎柏作準(zhǔn)備。1914年4月20日被張勛以“亂黨”罪逮捕,營救未果。5月16日晨被殺害于徐州西門(武安門)外。
程家檉
置身虎穴善周旋,力挽狂瀾責(zé)在肩。
行刺逆袁遭泄露,死神臨近志彌堅。
程家檉(1874~1914),安徽省休寧縣人,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qū),中國同盟會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1906年被延聘為京師大學(xué)堂農(nóng)科教習(xí),毅然回國任教。他認(rèn)為:“北京為胡虜巢穴,弗躬入其肘腋之下,安足以事扼吭”。1912年1月參與謀炸袁世凱,事敗避往南京;1913年在北京策動“二次革命”;1914年擬行刺袁世凱,事泄被捕遇難。
范鴻仙
豎三民報語高亢,光復(fù)南京斗志昂。
謀策反袁遭暗殺,精神不死耀穹蒼。
范鴻仙(1882~1914),生于安徽合肥北鄉(xiāng)。他參與于右任創(chuàng)辦的《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的筆政,孫中山先生常說范“一支筆勝十萬師”。 毛澤東稱《民立報》充滿著激烈人心的材料。范是光復(fù)南京、二次革命安徽討袁的重要人物。1914年在上海被袁世凱派人刺殺。與宋教仁、陳其美被列為民國三烈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國葬于南京中山陵東側(cè)。
吳慕堯
蔽日杉松壯故鄉(xiāng),良田變賣換長槍。
斷頭瀝血從容態(tài),鐵骨錚錚慨且慷。
吳慕堯(1877~1915),原名尚隆,苗族,貴州錦屏縣鐘靈鄉(xiāng)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離日回黔,變賣田產(chǎn),籌資北上京津。臨行前,破指滴血入酒,慷慨賦詩云:“列強(qiáng)入寇國遭殃,滿賊專橫天不光;為拯神州于水火,敢將鐵骨碰刀槍。”民國三年(1914),密回上海,與姜俊民等共謀收買大總統(tǒng)府廚役置毒袁世凱,因叛徒告密被捕。就義時,慕堯大義凜然,高呼:“吳虎頭今日死矣,愿諸同仁前仆后繼!”。
仇亮(2首)
一
光復(fù)龍城氣勢宏,石家莊雨朔風(fēng)驚。
京師遭險忠魂獻(xiàn),感動蒼穹熱淚盈。
二
壯懷幾幸漢朱虛,尋夢桃源秉直書。
漁父精神銘鐵石,何曾一死有唏噓。
仇亮(1879~1915),字韞存,湖南省湘陰縣人,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仇亮策動新軍響應(yīng),太原光復(fù)。中華民國成立后,仇亮任陸軍部軍銜司長。南北議和后,仇亮創(chuàng)辦《民主報》。1913年宋教仁被暗殺身亡,仇亮前往上海謁見孫中山和黃興,共謀二次革命;1914年,仇亮決心再去北京進(jìn)行革命,不料被袁世凱偵知被捕。仇亮在獄中屢遭刑訊,但始終堅貞不屈,賦絕命詩六章以寄志,視死如歸,以身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