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昌洪先生發(fā)言(攝影:劉建林)
藍天蔚將軍系我們的鄉(xiāng)親,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志士。拒俄運動中,仗大義,發(fā)公憤,擔任學生軍隊長,率領同學訓練,準備開赴拒俄前線;辛亥革命時期,響應武昌起義,策動灤州兵諫,籌劃奉天獨立,率兵北伐東??;護法運動中,追隨中山,宣慰西南,轉戰(zhàn)鄂西,喋血重慶,為謀民族獨立,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貢獻了寶貴的生命,真正實現(xiàn)了他自己的誓言:“放眼不嫌天地闊;此生端為國家來”。
值此藍將軍誕辰140周年和逝世95周年之際,寫此短文,以為紀念。
一、“關東都督”的來歷
趙爾巽之流站在反對革命的立場上,誣稱藍天蔚是假冒“關東都督”,認為他的都督印為“偽印”,他發(fā)的文件是“偽札”,大有冒稱日本“關東都督”官銜之意。[見《交涉司給日總領事的照會稿》,《辛亥革命史資料新編》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279頁。]
袁世凱上臺后,在給趙爾巽的電報中說:“藍天蔚電稱關東都督,并非由本處委任”[ 《大總統(tǒng)袁世凱致趙爾巽等電(中華民國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八輯,第212頁。],言外之意也是不承認這個“關東都督”的。
其實,藍天蔚的“關東都督”是有來歷的,正式的與合法的,無論趙爾巽還是袁世凱都否定不了。其來歷有兩個,一是遼寧革命軍推舉的“關東都督”,一是南京臨時政府任命的“關外都督”。當時和后來,“關東都督”與“關外都督”常?;煊茫?ldquo;關外都督”是比較合理的,這是因為當年日俄戰(zhàn)爭后,日本在中國東北也設有一個“關東都督”,用“關外都督”可以與之區(qū)別。
《東方雜志》載:“十月六日(11月26日),奉天民軍起事,舉藍天蔚為關東大都督……奉天民軍首先發(fā)難者為莊河顧人宜,繼為遼陽之徐軍,安東之鮑軍?,F(xiàn)已聯(lián)為一氣,公舉前陸軍協(xié)統(tǒng)藍天蔚為都督。所有軍中一切布置,均由藍規(guī)畫之。”[《中國大事記》,《東方雜志》第八卷第十號(1912年4月1日出版)。]
至于公舉藍天蔚為關東都督的革命黨人,是劉乾一、商震等人:《申報》載:“辛亥(1911年)秋,武昌義軍起,全國響應。廷棟兄弟與同志議曰:‘內(nèi)地漸次光復矣,東三省為邊陲重要地,趙爾巽等擁兵自固,謀抵抗。若不速圖破之,必將擁戴小朝廷號召滿蒙。而以日俄外交牽制其間,則南軍雖盛,不無鞭長莫及之憂。是宜集民軍、舉義旗、策應中原。’于是同志劉乾一、商震等在奉天公推藍天蔚為關外大都督,而烈士(即梁廷棟、梁廷樾)昆仲分任吉黑事,即于哈爾濱設機關部。”[《紀先烈梁廷棟、梁廷樾昆仲殉難事》,《申報》1931年6月14日,第21頁。]
曹亞伯說的更具體:“藍為同志徐于、商震、方剛、柏烈武、徐鏡心、劉乾一、左雨農(nóng)、祁耿寰、徐竹平、吳景濂等舉為關外都督”。[ 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中,第340頁。]
這種公舉是合法的,在政權更迭之際,起來造反的革命者不可能得到原政權任命,往往是造反者要建立新政權,必須公舉領導人。
1912年元月,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于1月3日任命藍天蔚為關外大都督兼北伐第二軍總司令。5日,正式任命。[ 見《南京臨時政府內(nèi)閣簡任員名單》,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2輯,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8頁)。]這就更合法了。
下文根據(jù)不同史料,不同場合,也是“關東都督”與“關外都督”混用,請讀者鑒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