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清朝末年,濰縣、壽光、高密、昌邑、諸城、安邱、昌樂、益都、臨朐等縣一批青年學(xué)子相繼被保送日本留學(xué)。在東京,一些傾向進步的留學(xué)生聆聽孫中山的演講,不少人被他的革命精神所感召,加入剛剛成立的中國同盟會。
東京中國留學(xué)生 集會歡迎孫先生
1905年7月19日,孫中山從法國來到日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組織革命黨總部。在東京的中國留學(xué)生決定,為迎接孫中山的到來,召開一次歡迎大會。
8月13日下午1時,歡迎大會在富士見樓會場舉行,到會者逾千人,以至于“室內(nèi)則已無隙地,階上下、廳內(nèi)外皆滿”,“立在后者,為前者所蔽,跂足以望,擁擠更甚”。來自濰縣的留學(xué)生齊樹棠、王善謨等,有幸第一次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孫中山先生。
“……所以現(xiàn)在中國要由我們四萬萬國民興起。今天我們是最先興起一日,從今后要用盡我們的力量,提起這件改革的事情來。我們放下精神說要中國興,中國斷斷乎沒有不興的道理!”孫中山的演講令留學(xué)生熱血澎湃。在他們心目中,孫中山是“中國英雄中之英雄”、“世界之大人物”。
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在日本東京舉行,孫中山被推舉為中國同盟會總理。大會決定在國內(nèi)外建立支部和分會,山東分會會長、山東主盟人為來自黃縣的徐鏡心。
一些文史文章記載,濰縣部分留學(xué)生參加了同盟會成立大會,并宣誓入盟:
“齊樹棠、王善謨等于8月20日在日本人坂本金彌宅舉行的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上正式入會”;“1905年8月20日,召開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到會留日學(xué)生100多人……張伯言(即張正坊)積極響應(yīng),與到會的同學(xué)一起宣誓入會”。
據(jù)保留下來的《同盟會成立初期(乙巳、丙午)會員名冊》(簡稱《名冊》)所記,1905年(農(nóng)歷乙巳年)今濰坊地區(qū)(簡稱濰坊籍)留日學(xué)生入盟時間、名單如下:
8月27日:傅永昌(壽光);9月30日:齊樹棠(濰縣);11月7日:吳懷文(濰縣)、酆文翰(濰縣);11月12日:周廷弼(壽光)、王善謨(濰縣);11月16日:張履廷(濰縣);11月26日:邱肆三(濰縣)、郭玉基(益都);12月9日:任效文(濰縣)、李廷玠(濰縣)、趙廷鰲(高密)。
《名冊》系當事人所留,“凡在東京加盟者,十九皆在冊內(nèi)”。從上看出,12名濰坊籍留日學(xué)生并未參加8月20日的同盟會成立大會。當天到會的百余人多是同盟會骨干,以及此前已入盟的會員。濰坊籍留日學(xué)生應(yīng)當參加了8月13日的孫中山先生歡迎大會。
部分同盟會骨干 得到孫中山會見
《名冊》載,1905年加入同盟會的山東籍會員49人。其中徐鏡心是同盟會成立大會之前加入的,由他任主盟人者46人,直隸分會會長、主盟人張繼任主盟人者1人,未標明主盟人者1人。濰坊籍會員的主盟人均為徐鏡心。
1906年(農(nóng)歷乙巳年)入盟的山東籍會員4人,均非濰坊籍。其中3人的主盟人為濰縣籍的張傳一,當時正在早稻田大學(xué)就讀。
《名冊》所記,1905年入盟者中沒有張傳一的名字,極有可能是漏記。張傳一應(yīng)當在成立大會召開前就已經(jīng)加入同盟會,并參加了這次大會。
1905年底,徐鏡心回國,同盟會山東分會會長、山東主盟人先欲任命張傳一,旋改為彭占元(鄄城人)。彭占元很快回國,又任命丁惟汾(日照人)。張傳一仍然熱心工作,1906年3月到5月發(fā)展了3人入盟。
1905年底到1906年初,在東京積極發(fā)展山東籍會員的還有謝鴻燾。謝鴻燾是棲霞人,為同盟會山東分會的骨干。據(jù)《濰縣志稿·黨治卷》載,濰縣的張柏莊、王善謨、齊樹棠、張傳一、李廷擢、酆文翰、張授臣、李繩其、李奉之、張正坊、于均生、曹星五、于宗漢、尹效文等十余人,經(jīng)徐鏡心、謝鴻燾介紹加入同盟會。筆者認為,除了王善謨、齊樹棠、張傳一、酆文翰4人外,其他10人均系謝鴻燾介紹。
丁惟汾曾回憶,他上任后千方百計發(fā)展會員,雖“遇一才士,珍惜獎藉,無所不用其極”,但“尚有不能得者”。
昌邑的陳干時年25歲,“武勇有干略”,“倜儻多奇氣”。丁惟汾派人去見陳干,勸說他加入同盟會。陳干早有此意,爽言道:“入盟何必在分部,宣誓當?shù)奖静咳ィ?rdquo;
陳干老家昌邑,16歲闖關(guān)東,后入行伍,曾在遼陽守尉德仲克支持下成立八旗講堂,自任校長,鼓吹革命。1906年初,陳干赴日本觀兵操,想借機加入同盟會。
加入同盟會不久的陳干拜見了孫中山,到孫中山住處時因著急進屋竟忘了脫鞋,孫中山手下人認為這小子太狂,孫中山則以之為奇。
丁惟汾在東京主持同盟會山東分會工作5載,介紹入會者30多人,包括壽光的王志勛、高密的鐘國瑞;雖無詳細記載,山東分會當有不少濰坊籍者。
像陳干一樣,在東京的一些濰坊籍同盟會員得到了孫中山的接見。
有些文章所描寫 真實性值得懷疑
在東京入盟的濰坊籍同盟會員,不少人有機會聆聽孫中山演講,受到孫中山接見。但有些文史文章記載并不準確。
鐘孝先(1887—1958),名承宗,號笑仙,諸城早期同盟會員。《諸城辛亥獨立人物傳略》一文寫道:“1905年,鐘孝先東渡日本,經(jīng)日照丁惟汾介紹,參加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是我縣最早的同盟會員。入盟儀式上,孫中山先生拍著他的肩膀說:‘你是同盟會成員中最年輕的一個。’”
《鐘孝先先生回憶錄》載:“清光緒三十三年,余二十一歲。是時丁惟汾為同盟會山東主盟人,駐日本東京,委托劉冠三在濟南主持一切。舊歷八月,冠三介紹余入同盟會,余擔任招致會會員,募集經(jīng)費。”由此可見,鐘孝先加入同盟會的時間是1907年9月,而他赴日本留學(xué),已是1914年初。
吳啟憲(1884—1951),原字斌卿,后字擯清,臨朐早期同盟會員?!秴菃?mdash;—山東臨朐最早的同盟會會員》一文寫道:“經(jīng)徐鏡心介紹,吳啟憲見到了孫中山……孫中山饒有風趣地對他說:‘啟憲’這名字很好,是開創(chuàng)五族共和的新憲政。但‘斌卿’太文質(zhì)彬彬,能不能改為‘擯清’,意為推翻滿清反動政府為好?”
“吳啟憲聽后非常高興,連連感謝孫中山的指教和鼓勵,并當即決定改字擯清。孫中山得知他正在學(xué)習(xí)醫(yī)學(xué)時,囑咐他:不久我們將舉行武裝反清起義,肯定會有很大傷亡,你可聯(lián)絡(luò)一些同學(xué)潛心學(xué)習(xí),注意隱蔽,待起義計劃實施后,隨軍救治傷員。”
“吳啟憲深受鼓舞,乃遵照孫中山指示,聯(lián)絡(luò)同學(xué),刻苦學(xué)習(xí),為推翻滿清政府腐敗政權(quán)做準備。中國同盟會成立后不久,吳啟憲即秘密入盟,成為臨朐籍最早的同盟會員之一。”
“五族共和”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后明確提出的政治口號。中國同盟會成立之時確立的政治綱領(lǐng)是“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這里的“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是指推翻清朝專制統(tǒng)治,重新建立文明的中國。
吳啟憲拜見孫中山時,孫中山不可能闡述“開創(chuàng)五族共和的新憲政”。這段記載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如需轉(zhuǎn)載,請先聯(lián)系我們。?。ㄍ陡錏MAIL:xhgm@xhgmw.org 在線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