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與早期共產黨人的思想啟蒙
辛亥革命網 2016-06-28 15:16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谷小水 查看:
從較長時段的角度觀察,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20世紀前四分之一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兩大事件之一,它們不但各自對中國歷史演進造成重大影響,而且相互之間也存在密切的關聯。1942年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只從一九二一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恐怕要有前面這部分的材料說明共產黨的前身。這前面的部分扯遠了嫌太長,從辛亥革命說起差不多”,“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歷史的發(fā)展。”這一認識既體現了毛澤東本人所提倡的古今中外研究法,也包含了他作為事件親歷者的切身體驗。
限于篇幅,本文僅從辛亥革命與早期共產黨人思想啟蒙的角度對二者關系進行探討。本文所述的早期共產黨人,大體是指20世紀20年代中前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
1 革命書報“約千數百種” 完成對新知識群體啟蒙
辛亥革命不僅是一場軍事斗爭,也是一場新文化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從事反清革命的過程中,特別重視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輸入與傳播。這種大規(guī)模的宣傳運動不但有力配合了軍事上的斗爭,而且為國內先進群體的思想轉向創(chuàng)造了條件。
革命派對宣傳的重視當然源自對中國社會病癥的觀察。早在1894年,孫中山在上李鴻章書中即指出:“夫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無行之之人。方今中國之不振,固患于能行之人少,而尤患于不知之人多。”所以,當資產階級革命派這些“能行之人”初步聚集之后,就對通過文字宣傳來改造“不知之人”、轉移人心有所注意。只是受宣傳人才、內容以及維新派競爭等諸多條件的限制,革命派的影響力一度較為有限。進入20世紀后,方“漸入于革命書報全盛時期”。
進入“全盛時期”的革命宣傳事業(yè),不僅報紙、期刊、書籍等各種文字宣傳形式全面開花,數量眾多,其影響力也從東京、香港、上海等輿論中心梯式擴散,遍及內地,成為國內趨新群體特別是青年學生汲取新知、啟發(fā)智識的主要來源。1905年同盟會成立后,革命派在繼續(xù)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的同時,更借助于與改良派的思想論爭,使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為辛亥革命的成功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據相關統計,1895~1911年間,海內外各地各種革命書報“約千數百種”。如此規(guī)模的革命書報在近代出版業(yè)剛剛興起的中國,對于主要借助新媒體獲取智識的新知識群體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革命書報在宣傳的重點上雖有時而異,但其內容,不外有二:一為宣傳革命排滿思想,主張通過暴力革命,推翻滿清專制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一為將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話語系統移植輸入,啟迪民智,提供了一整套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偠灾?,革命派思想宣傳基本是圍繞“民”字大做文章,意欲將封建專制制度下的臣民改造成人格完滿、各盡其責的現代國民。這樣的思想主張對正在形成中的新知識群體思想與行為模式的鍛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民國建立后,“新”思想文化的宣傳獲得了合法性,趨“新”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2 年長者多是辛亥革命參與者
早期共產黨人的主體是新知識分子,這與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群體性特征如出一轍。時間上的相近及群體上的同質決定了這兩大群體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就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早期共產黨人人事及思想上的聯系而言,大體存在兩種情況:
其一,早期共產黨人中的年齡稍長者往往程度不等地卷入到資產階級革命派所從事的革命事業(yè)中,不但思想上受其影響,而且行動上積極參與,成為資產階級革命陣營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