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山紀念堂完成25年來最大規(guī)模修繕工程
辛亥革命網 2024-07-26 13:59 來源:中新網 作者:程景偉 查看:
廣州中山紀念堂26日舉行屋面修繕工程竣工儀式。自此,廣州中山紀念堂25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修繕工程,歷時372天后迎來圓滿收官。
廣州中山紀念堂屋面修繕工程竣工儀式。程景偉 攝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修繕期間搭建的鋼腳手架、防墜棚等已經拆除,原本包裹嚴實的中山紀念堂主體建筑露出了真容,“天下為公”牌匾重現(xiàn)光輝,八角攢金頂在陽光的照耀下更是顯得格外耀眼。
廣州中山紀念堂完成屋面修繕工程。程景偉 攝
廣州中山紀念堂坐落在廣州越秀山南麓,是孫中山先生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時的總統(tǒng)府舊址。廣州中山紀念堂當年舉全球華人之力而建設,1928年動工,1931年落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孫中山紀念堂。
近年來,廣州中山紀念堂建筑設施逐漸老化,屋面漏水嚴重,并出現(xiàn)了種種“老年”癥狀。為保證文物安全,2023年7月,中山紀念堂啟動屋面補漏防漏修繕工程。修繕內容包括屋面揭瓦補漏,屋面排水管道疏通以及屋面紫銅天溝、飄檐、檐口椽子等結構的修補。
經修繕團隊勘查,廣州中山紀念堂屋面瓦件老化、開裂,瓦面滲水;板瓦底部大部分沒有架空、填滿砂漿,原有琉璃瓦開裂后,導致排水不暢,雨水積聚在預制板拼縫處,當拼縫材料老化后,就造成了屋面漏水。因此,如何處理預制板拼縫問題成為此次修繕工程的關鍵。
修繕團隊在尊重原有工藝的情況下結合新材料及新工藝,采用剛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結合的方案進行施工。修繕團隊先根據原狀填縫工藝進行修補,底層為瀝青麻筋,中層為干硬性防水砂漿,面層為瀝青。修繕團隊在采取原狀填縫工藝的基礎上,還采用了聚脲涂料和聚酯纖維布在表面封縫,優(yōu)化原有防水工藝,確保防水效果。
同時,修繕團隊也采用了傳統(tǒng)的嶺南鋪瓦工藝:架空板瓦,防止板瓦底積水;疊瓦厚度達10厘米,確保瓦面不反水;板瓦鋪設砂漿位置不上釉,以及板瓦、筒瓦穿銅絲拉結,保證瓦件不下滑;采用傳統(tǒng)材料,如錘灰、草筋灰、桐油灰等進行鋪瓦,并根據每種材料的特性用在不同部位,例如板瓦底部使用粘性較強的錘灰進行鋪瓦,板瓦之間用防水效果較好的桐油灰,瓦筒則用有隔熱作用的草筋灰。
廣州中山紀念堂也是集紀念、旅游、會議和演出為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為滿足公眾文化旅游需求,此次工程“修繕不打烊”,在兼顧施工安全與施工進度的同時,確保中山紀念堂主體建筑正常向游客開放。施工期間,主體建筑安全接待游客107萬人次,順利舉辦文藝演出158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