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考證發(fā)現(xiàn) 辛亥革命遺址就在柳州“園博園”
辛亥革命網(wǎng) 2011-12-27 00:00 來源:廣西新聞網(wǎng) 作者:王劍 王緝寧 查看:
近日,柳州市政協(xié)文史顧問沈培光經(jīng)多方考證,在柳東新區(qū)的九子嶺附近,找到了辛亥革命廣西獨立運動的重要策源地——高嶺塘。
1911年10月中旬,來自廣西各地的同盟會代表曾齊聚此地密會磋商,醞釀、催生了波瀾壯闊的八桂辛亥風云。專家建議,在此地設歷史文化遺產(chǎn)紀念碑,弘揚革命精神,激發(fā)市民的愛國熱情。
遺址地名消失多年
如今翻開地圖,在柳東新區(qū)范圍內(nèi)是找不到“高嶺塘”的。這是一個已經(jīng)消失了數(shù)十年的舊地名,人們只能在歷史文獻中查到它的蛛絲馬跡。
明崇禎十年(1637年)農(nóng)歷六月,大旅行家徐霞客從雒容啟程前往柳州,日記中寫道:“過(雒容,記者注)西門……逾高嶺……又西南二里,為高嶺鋪……”這個名叫“高嶺鋪”的地方,就是辛亥革命遺址高嶺塘的前身。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4月,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蔡鍔也曾到過那里,他在《視察廣西道路》中記下了東距雒容二十里、西距三門江九里的“高塘嶺”,還寫下了在當?shù)乜吹降慕ㄖc地形:“高塘嶺建有營房一座,夾道而居,可容一營人居住……西方二里間,系荒野。自此以西則為荒山,形式(勢)極為駁雜……”。
而在成書于1934年的民國版《雒容縣志》中,對高嶺塘的具體方位也有明確記載:“縣屬西路高嶺塘地方……距縣城二十里,與三門江接近……”可見,蔡鍔所記的“高塘嶺”實為筆誤,應按《雒容縣志》正為“高嶺塘”。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前不久,柳州市政協(xié)文史顧問沈培光在整理當年廣西獨立運動的相關歷史材料時,注意到了“高嶺塘”這處重要的會址地名。他查閱了《廣西通志》和《柳州市志》,發(fā)現(xiàn)相關文獻中都記載了這樣一段史實:1911年農(nóng)歷九月上旬,廣西各地同盟會代表集中柳州高塘嶺墾殖公司開會,議定當月十九日在桂林、柳州、梧州、潯州同時起義,以響應武昌起義。
在《廣西大百科全書》中,沈又查到了關于高嶺塘的更為詳盡記載: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駐防柳州的清軍總兵黃忠浩受廣西巡撫張鳴岐委派,回原籍湖南考察礦、農(nóng)實業(yè),并從當?shù)卣袕妻r(nóng)工,返回后即創(chuàng)辦雒容高嶺塘礦墾植公司,從事開礦和墾種,由清軍派兵輪戍開墾。當時,同盟會員黃岱被委任為墾務委員,該公司成為柳州同盟會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據(jù)點。
走訪村民獲得線索
“當時我就在地圖上仔細地查找了一遍,可是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相近的地名?!鄙蚺喙庹f,高嶺塘這個舊地名,在漫長的100年中也許早就變更了好幾次,地圖上沒標也很正常。于是,他又設法查找民國時期的舊地圖,但能夠找到的舊地圖只覆蓋了柳州市區(qū)一帶,根本查不到遠在數(shù)十里外的高嶺塘。
不過,通過對文獻的分析,沈培光還是大體判斷出了高嶺塘所在地的大體方位。他結合徐霞客、蔡鍔和民國版《雒容縣志》對相關地名的描述,認為高嶺塘就在如今的柳東新區(qū)中部,而且很可能就在柳東大道沿線。
沈培光說,雖然柳東大道通車至今只有四五年的時間,但道路走向卻與原來的桂柳公路基本一致,而桂柳公路的柳州至雒容段,則是在上世紀20年代,按照原有的歷代官道走向修建的,高嶺塘在歷代的文獻中都曾出現(xiàn)過,自然不會偏離這條通道太遠。既然成書于1934年的民國版《雒容縣志》上還記載過這個地名,那么,在柳東新區(qū)一帶年長的村民中,應該還有人知道高嶺塘的具體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