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先驅(qū)徐鏡心:后人的祭奠
辛亥革命網(wǎng) 2012-02-16 00:00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劉國林 查看:
1月22日,農(nóng)歷壬辰龍年除夕,龍口市黃山館鎮(zhèn)后徐家村,雪花飄飄,鞭炮炸響,徐氏宗譜也掛起來了。
54歲的徐學舫家,除了正屋的宗譜,還在西屋的東墻角掛出了一個一尺見方的鏡框,鏡框里的中年男子面貌清矍,雙目炯炯有神。
這是徐學舫的曾祖父,辛亥革命先烈徐鏡心的遺像。他因反對袁世凱,41歲即被殘害于北京。
徐鏡心生于膠東小村,名文衡,號鏡心,字子鑒,留學于日本,曾被孫中山委任為同盟會山東主盟人,領導了山東、東北的革命活動,現(xiàn)葬于濟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園,是辛亥革命先驅(qū)中一位響當當?shù)娜宋铩?/p>
多年來,徐氏后人緬懷先輩的革命精神,四處搜集先輩遺物、資料,春節(jié)期間,他們還利用親友聚會的機會,促進徐鏡心研究,激勵后輩。
先人事跡入選歷史教材
徐學舫現(xiàn)任龍口市黃山中學教師,在他的努力下,徐鏡心進入了中學歷史教材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這本教材的第49頁,右下角,有一幅徐鏡心的資料照片。在“辛亥革命在山東”一節(jié),介紹“徐鏡心、丁惟汾、謝鴻燾等首批盟員,先后被推舉為同盟會山東筑夢人或主要領導者。這些革命黨人,通過辦學校、報刊等方式,積極從事革命的宣傳和組織活動”。
教材中還介紹,“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們積極響應,從1911年11月5日開始,山東的革命黨人在徐鏡心、丁惟汾、劉冠三、謝鴻燾等人的領導下,多次聯(lián)合各界人士在省城濟南集會,要求山東當局宣布獨立。1911年11月12日晚,山東革命黨人在煙臺舉義成功,打響了辛亥革命在山東的第一槍。迫于革命形勢,山東巡撫孫寶琦只好于11月13日宣布山東獨立。”
徐學舫介紹,1980年,在他當上教師的第五個年頭,他翻看中學歷史教材,發(fā)現(xiàn)缺少徐鏡心的事跡介紹。于是,他按圖索驥,給當時的中國歷史教材編輯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負責同志寫信,表達了作為徐鏡心后人的心愿。第一封信寄出后杳無音信,第二封信后時隔4個多月,當時的研究員衛(wèi)香鵬回了信,請徐學舫搜集相關材料,力爭彌補這一段事跡。后來,經(jīng)過多方努力,徐鏡心終于入選教材。
1981年,在衛(wèi)香鵬委托下,徐學舫在后徐家村走訪與徐家先輩關系密切的老人,豐富了曾祖父的家庭狀況及辦學經(jīng)歷。衛(wèi)香鵬于1984年在《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人物傳記》中,撰寫了《徐鏡心》一文,從而為后學留下了信史。
現(xiàn)在,在先輩家鄉(xiāng),由于徐鏡心的關系,辛亥革命那段歷史,在年輕人的心目中更加鮮活、貼近。
2011年,逢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徐學舫受邀給黃山中學全體師生舉辦了一場講座,介紹了徐鏡心的革命事跡,弘揚了先輩革命精神,教育了下一代。提起“徐鏡心”、“徐子鑒”,很多年輕人都說,他們在歷史課本中學過這一段,他們還會自豪地告訴你:“在后徐家村,有徐鏡心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