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安丘革命紀略
辛亥革命網(wǎng) 2021-04-27 10:06 來源:山東文史資料選輯第三十一輯 作者:張公制 查看:
1911年武昌起義,山東也宣布了獨立,可是,在袁世凱的授意及其忠實走狗張廣建、吳炳湘的陰謀破壞下,不久又取消了獨立。山東的革命黨人,在全國各地紛紛響應(yīng)起義的浪潮鼓舞下,繼煙臺、登州、黃縣起義之勝利,積極地在各處開展活動。山東東部地區(qū)的青州、高密、諸城臨近的安丘縣,也有過一些革命活動,這些活動是革命黨人在青州、諸城等地起義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
起初,革命黨人鄧天乙、趙象闕、王長慶等在青島集議,擬先奪取青州,控制重要城隘,插入敵人腹地,從那里繳獲旗營的軍械物資,以便擴充革命力量,進取各縣,統(tǒng)一山東全境。計議既定,趙象闕、鄧天乙、王長床、賈次瑤、周蜀江等即潛往青州,準(zhǔn)備起事。不料這個舉動為山東巡撫張廣建偵知,并通知青州旗營,預(yù)為嚴防,所以趙象闕剛抵青州,便被旗人跟蹤殺害。由于趙象闕的犧牲與青州旗營的戒備加嚴,黨人起事計劃大受影響。這時候,有部分革命黨人,由王長慶帶領(lǐng),尚潛住于青州城旅店中。益都知縣張昌燕深恐黨人暴動滋事,欲將黨人送出縣境,以求平安無事,因此,便親自到旅店中找到王長慶說:“你們在這里,旗營已有些知曉,現(xiàn)時青州各處戒備很嚴,住在這里也很不穩(wěn)當(dāng),要是你們再出去,我更難保險,最好你們離開這里,如果這樣,我還可以想辦法著人將你們送出益都境去。”王長慶等人考慮了一番,也感到此時在青州活動實甚困難,不如轉(zhuǎn)往安丘,進圖諸城。于時,即由張昌燕派人抄小路送抵安丘境之高崖村。記得到安丘時,主要的人員有王長慶、周蜀江、馬倬章,還有秦明堂和一個姓王的,一個姓丁的(王系王長慶之侄,丁系王長慶之外甥,秦明堂系安丘高崖村人),共10余人。
在這以前,革命黨人很早便在安丘縣進行過一些宣傳與組織活動。例如:在安丘的縣立高等小學(xué)及地方團練中,均已有人參加了同盟會等革命組織。由于革命宣傳和組織工作的開展,對地方人的思想很有影響。王長慶等在攻取青州之舉失敗后,所以轉(zhuǎn)至安丘落腳,主要是依恃了這一條件。
我平日就和一些革命活動者有來往,對同盟會表示同情。我的內(nèi)弟李法元在濟南高等學(xué)堂肄業(yè),同窗王漱芳在濟南客籍學(xué)堂肄業(yè),二人均參加同盟會,時常帶些革命書籍到安丘來。當(dāng)時濟南高等學(xué)堂中有7名同盟會員,稱7人小組。他們是:諸城的臧耀西、隋輯五,濰縣的李虎臣,即墨的班麟書,安丘的周蜀江、李光弟、李法元。我到濟南時,李法元曾介紹我同7人見面數(shù)次。其中,王漱芳曾約我入會。他說,自己可以作介紹人,但是最好請山東省同盟會負責(zé)人徐萃安作介紹人,這樣,可以提高在會中的地位。并因此介紹我同徐見過一次面。當(dāng)時,我在思想上不愿參加同盟會,愿在外幫助他們。他們亦未強求我入會。此外,并常與其他革命黨人有來往,尤以與周蜀江接觸較多。所以當(dāng)他們到達安丘后,便去找我。那時我擔(dān)任安丘團練的團總。這個團練共有60來個團丁,有林明頓槍60支,每槍帶子彈百發(fā),有三個教練,一為劉劍秋,一為王英三,一為李復(fù)亭,都系保定陸軍軍官學(xué)堂學(xué)生,因逢辛亥革命而停學(xué)回鄉(xiāng)留于團練任事的。其中劉劍秋系同盟會會員,王英三為人極細心謹慎。革命黨人到安丘時,適逢王英三因事回家未在團內(nèi),李復(fù)亭帶10多個團丁去安丘東北鄉(xiāng)駐扎未回,團里只有劉劍秋及40來名團丁。
在王長慶等來安丘之前,趙省三先一日便由濟南來安丘聯(lián)系。他首先找到我,約我晚間到團練局和劉劍秋一起商量事情。見面后,趙省三即言及青州失利,計劃攻取諸城,擬先在安丘落落腳。又說,現(xiàn)在鄧天乙、賈次瑤等已先去諸城預(yù)備起事去了。當(dāng)前因為在青島購了一批槍械,短缺款項,打算在安丘與景芝兩地籌集點款子,以應(yīng)急需。同時也談到安丘應(yīng)如何準(zhǔn)備起義的事情。我和劉劍秋說:“這樣是不是得將王英三和李復(fù)亭招呼回來?”趙省三說:“安丘獨立系以后的事,此時可不必急于召他們回來。”當(dāng)時便著重地研究了籌款問題。次日,我就把趙省三的來意先行透露給縣參事會里的李宣三、田燕臣、張壽卿、王周臣等幾位主要人物,又介紹趙省三和他們見面進行宣傳醞釀,初步磋商擬籌集500兩銀子送給他們,及至李宣三等又與縣議事會地方上素有聲望的馬梅生、張象文兩位老先生商談時,他們以為縣內(nèi)款項為數(shù)不多,而且籌集不易,可以少給一點,于是又改定為400兩。這時,趙省三已先去景芝,便于王長慶等臨行前著劉劍秋去送,因為劉劍秋系同盟會中人,與王長慶較接近,王長慶等均住于南關(guān)店內(nèi),在那里等候由壽光招募的一批人(約10余人)到來,同時,并在南關(guān)招募人員,傭金是每人每天一吊錢,招了約10多個人。事為安丘知縣程長慶聞知,著人將我請去,問我知否此事。我和他說了,并說:“他們這些人是路過這里,想籌點款子,你只作不知道便過去了。”
關(guān)于安丘計議籌送500兩銀子的事,原先以為王長慶知道了,及至劉劍秋持銀400兩往送時,王長慶不收,劉劍秋回來說“頂了”。我見事情弄僵了,很感不甚好辦,當(dāng)時如再送他們500兩銀子,也極不象回事,于是就找到周蜀江說:“這事主要是一時不措手,弄得很不好看,你們不是明天還要到景芝去籌集款子嗎?好不好在這一半天內(nèi)盡早的籌好,隨后就派人送到景芝或諸城去。”周蜀江當(dāng)下答應(yīng)和王長慶說一說,并告訴我明天便要去景芝,得給他們準(zhǔn)備兩個車子,我即時通知縣參事會那邊給準(zhǔn)備了。
當(dāng)日晚,我以為諸事均已料理妥當(dāng),不會有什么問題了,便早早睡下。不料在夜里9點多鐘時,縣里忽差人來,要我馬上就去,說是革命黨人進了衙門,我急忙穿好衣服向縣里走去。
這里先要說一說王長慶等是怎樣進入縣衙的?王長慶因見只送了400兩銀子給他,就很不高興,在南關(guān)店里喝了些酒,大發(fā)牢騷,對周蜀江說:“蜀江你領(lǐng)我們到安丘來,想不到安丘拿我們不當(dāng)人,爭多爭少,即如此,現(xiàn)在我們不要了,安丘就想法獨立了吧!”就在那天晚上,適有劉劍秋及兄劉梅皋攜了一盒點心去與王長慶送行(劉梅皋亦系同盟會人,時在安丘縣立小學(xué)任教員),劉原有七星子手槍一支,缺少子彈,因此攜槍前來,想和王長慶要些子彈。劉去時恰逢王長慶醉了,躺在炕上吸煙。劉梅皋將槍與王長慶看了之后,王將槍子安上,順手將槍掖在枕下,遂決心要于當(dāng)夜起事,便說:“今晚咱們要獨立,明天就掛白旗,梅皋,你現(xiàn)在就寫個信把你弟弟請來。”這當(dāng)兒就將所帶的軍裝取出來穿上,也給劉梅皋戴上白布箍。劉劍秋來店一看,也沒法表示什么。王長慶等遂協(xié)同劉劍秋將城門叫開,直入衙內(nèi)。
我來到縣里時,果見大堂及宅門均有身著軍裝、臂帶白布箍的人在站崗。我進了衙門來到三堂鑒押房,見王長慶、周蜀江、馬倬章、劉劍秋、劉梅皋和安丘縣知縣程長慶等都已在那里了,我就說:“長慶,今天這么大的事,怎么不先通知我一聲。”王長慶說:“你不贊成!你不贊成!”伸手就要拿桌子上的盒子槍,我當(dāng)時沉住氣,坐著不動。劉梅皋趕忙向我說:“縣里老父臺已經(jīng)答應(yīng)為民政長了。”我說:“既然老父臺答應(yīng)了,我也沒有什么話說。”接著劉梅皋又說:“你沒來時,我們已議定舉王長慶為司令,周蜀江為副司令,馬倬章為參謀長,程長慶為民政長,劉梅皋為秘書。”我當(dāng)即表示同意。這時王長慶說:“明天安丘獨立懸掛白旗,我們即赴諸城舉事,然后進攻青州,為趙象闕復(fù)仇。”隨后又命人將縣庫的帳調(diào)來,并詳查庫存。那時庫里有現(xiàn)銀子2600余兩,另有銅元幾萬吊,均經(jīng)查驗。又說民團今晚也要點驗。我說:“何必如此急促,明天從從容容地點驗不好嗎?”他們說:“不。”劉劍秋附耳小聲對我說:“他們不放心!”當(dāng)下議定要我與劉劍秋去點驗,并另派一個姓丁的同志(丁系王長慶之外甥)。團練局設(shè)在安丘縣城隍廟內(nèi)。這時關(guān)于革命黨人進城的事,團練內(nèi)的人已經(jīng)知道了,一時頗為緊張。我加以安撫后,便平靜下來,隨即將槍取出。團里此時尚有40余支槍,劉劍秋想留下幾支,遂說:“現(xiàn)下局里只有20來支槍了”,又拿了一些子彈,用一個錢搭裝著,叫了四五個團丁把槍送到縣內(nèi)三堂前,叉了起來,請王長慶出來看了看。這時,已有人去南關(guān)將王長慶等人的行李取來,王長慶便到三堂西頭的房里吸大煙去了。大家忙過一陣之后,程長慶說他老太太有病,要回去看看,我向周蜀江說了,周說可以,程便回上房去了,劉劍秋也說要回團練里去看看,隨后也走了,只剩下我與周蜀江、劉梅皋三人在三堂東頭的簽押房里。此時天已早過夜半,大家都很疲乏,我在床上隨便躺了躺,休息了一會,起來和周蜀江說:“明天你們走不得,尤其是你更走不得,要是你們一走,地方上沒有武裝,這里一掛白旗,明天又逢濰縣集,這邊的事濰縣當(dāng)天就會知道,后天清兵便可能來,這樣能站得住嗎?”周蜀江說:“諸城那邊是非去不可的。”他也感到這事不很好辦。我又說:“既然諸城那邊你們非去不可,那么,這里的事也總該有個解決的辦法,我看不如仍照原來計劃,你們先將縣庫銀子拿去,赴青島購辦槍械,待諸城光復(fù)后,安丘再正式獨立響應(yīng),你看這樣如何?”周蜀江很為贊同。我要他立時去和王長慶商量。他說:“我從昨天就和長慶鬧的不很順利,還是請馬倬章和他說為妥。”我又將這意思與馬倬章談了,他也很同意。他便找周蜀江一同去與王長慶商量,提出須共同訂立條件簽字蓋印。遂又將程長慶請來,恰好劉劍秋也由團練局回來,當(dāng)下說明原委。程聽說要蓋縣印,頗有難色。我說:“現(xiàn)在事已如此,你不必格外另生枝節(jié)。”最后他也同意了。大家推劉梅皋擬稿,一式兩紙,各執(zhí)一份,我們幾人都簽了名或蓋了章,因為劉劍秋系團練中的主要人員,也在文件上簽了字,最后又蓋了縣印。這個文件的內(nèi)容很簡單,主要是說:安丘已決定獨立,由于目前條件的限制,暫不掛白旗,待諸城獨立后即行響應(yīng),并由諸城派人來幫助獨立。
這樣決定之后,為了避人耳目,王長慶等便由縣內(nèi)遷回南關(guān)旅店去住。當(dāng)向南關(guān)旅店中搬的時候,擬把縣庫所存現(xiàn)銀2600余兩及由團練拿來點驗的20多支槍和所帶子彈一并帶去。劉劍秋說:“既然諸城與安丘獨立同為一事,諸城起事又擬赴青島購辦槍械,這些槍可留作安丘獨立之用。”王長慶以為目前安丘不留槍也行,待辦到槍械諸城獨立后,可派一部分人攜帶槍械來幫助安丘獨立。天明后,他便去景芝了。
他們從安丘走了不幾天,諸城就獨立了,同時曾來信要安丘也宣布獨立響應(yīng)。但第二天趕安丘集時(臘月十八日)便見由濰縣過來了二三百穿得破爛的防營士兵(此系駐濰縣防營,后聞由沂州亦調(diào)去一支防營)向諸城進發(fā)。不幾日,諸城即為清兵攻破,王長慶、鄧天一、周蜀江、秦明堂等突圍脫險,賈次瑤遇難,聞馬倬章也犧牲于此役(馬倬章系諸城人,法政學(xué)堂畢業(yè),其被害事,王凌閣回憶錄中未見記載,姑暫記于此,待后查)。防營在諸城大肆劫殺,當(dāng)回兵濰縣經(jīng)安丘南關(guān)打尖時,有些兵拿著搶來的皮襖在街上賣,成車成車的財物經(jīng)安丘運往濰縣,其殺人之慘,亦可想見一般了。諸城風(fēng)波之后,隔二日,清帝即宣布退位,南北議和,安丘當(dāng)此情況下,便不能有所舉動了。
安丘在當(dāng)時雖然沒有公開正式地宣布獨立,但是,革命黨人在安丘的活動,已傳聞到省城。不久,張廣建曾致電濰縣駐軍及安丘縣,說安丘縣地方有動勢,不安之源,疑有暴徒潛伏,視機擾亂治安。旋由邑紳馬梅生等以書面答復(fù)張廣建,言稱地面平安無事,并無暴徒潛伏事案。由于這件事情當(dāng)時未公開,后來也未記載傳述下來,一般人對辛亥時期安丘的革命情況又知道得很少,所以,我特地將這段事的經(jīng)過情形記敘下來,也許還有可供參考之處吧!
〔作者張公制(1876—1966年),清末任山東省咨議局議員,參加辛亥革命;民初任省議會議長,主辦《大東日報》;抗戰(zhàn)期間在家鄉(xiāng)抗日,后隱居青島。解放后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委員,青島市副市長,全國人大代表,一生著述頗豐。本文轉(zhuǎn)載自《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紀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