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昌晉:黎元洪是位備受爭議的“元勛”(2)
辛亥革命網(wǎng) 2012-03-15 00: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楊春 查看:
南方日報:在和孫中山接觸后,又是什么促使了你祖父更深一步靠近革命的呢?
黎昌晉: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北洋水師全線潰敗,祖父投奔了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很看重我祖父,3次派他去日本考察軍事。他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后飛速的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上來了,國民精神狀態(tài)也很好,他著實希望能改變中國的現(xiàn)狀,縮小差距。甲午海戰(zhàn),我們敗得那么慘,祖父作為海軍一員,受到的震動和觸動很大,他事后一直在反思。此外,他還“知兵愛兵”,所以在武昌起義之前,革命黨人醞釀起義之后的軍事領(lǐng)導人時,已經(jīng)把他列入其中,只是當時他自己并不知道。
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袁世凱冊封“武義親王”
南方日報:有評論說他是北洋系的一員,但又和孫中山淵源頗深,這種關(guān)系對他的政治主張有何影響?
黎昌晉:應該說,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大多數(shù)是希望中國盡快統(tǒng)一強大起來的,這是他們共同的愿望。只是由于個人經(jīng)歷不同,他們的見解、采取的途徑會有差異,比如說軍人希望以武力解決問題,打出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我祖父當時認為,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既然已經(jīng)被推翻了,中國就應該走向民主共和,軍隊只是擔負保衛(wèi)國家的職責,治理國家應該用文人。
一些人把他劃到北洋系,因為那段時期是北洋政府主政,他是北洋政府的五大總統(tǒng)之一,這沒錯,但說他是北洋系的人就值得商榷了。北洋系指的是北洋軍閥,而祖父從武漢到北京沒帶一兵一卒。即使在武漢的時候,起義部隊也不是他一手經(jīng)營的私人武裝,他沒有自己的兵,因此不是軍閥;再者,他和北洋系其他軍政界人士不同,他們不是一個體系。當時袁世凱在小站練兵,除了五虎上將,手下愛將也不少,但我祖父并不是他那個“山頭”出來的。我認為應該把他和北洋軍閥劃分開。
南方日報:在致家鄉(xiāng)父老的通電里,黎元洪寫道:“今者燕京之行,原因磋商要政,將來駐都回鄂,兩難預揣。遙望漢江,不禁淚下?!边@一段話顯得很憂傷,您祖父當時相當悲觀?
黎昌晉:這是由他到北京后所處的環(huán)境和政治情勢決定的。據(jù)我父親口述,祖父沒帶一兵一卒,來北京就被袁世凱軟禁在瀛臺。當時他的衛(wèi)兵、廚師、隨扈都是袁世凱從河南老家找的,所以隨他一同到北京的父親還會說河南話。
南方日報:袁世凱要封黎元洪為親王,他為何拒絕了?
黎昌晉:祖父一直有個底線:不能讓革命先烈的血白流。他覺得,清朝被推翻了,中國就不能回到封建制度,他冒死也不能同意擁戴袁世凱稱帝,絕不接受“武義親王”的冊封,甚至在家中為自己準備了壽衣。雖然他被嚴密控制了,得不到外面的消息,但他認為,從長來看歷史不允許這種行為延續(xù)多久。
告誡子女勿問政治
南方日報:您祖父遺囑告誡子女要從事實業(yè),勿問政治,可您現(xiàn)在卻在人大工作,是不是有所違背呢?
黎昌晉:祖父是懷著悲涼失望的心情去世的。他一生的主張在臨終時都沒能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強國富民”看不到一點希望?,F(xiàn)在中國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國民經(jīng)濟即將崩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到現(xiàn)在的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面對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的時代重任,我們怎能袖手旁觀?如果祖父身在今天的中國,他的想法肯定不會是臨終時的那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