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黃興長孫黃偉民:漢陽失陷 黃興曾想葬身長江(2)
辛亥革命網 2010-12-23 00:00 來源:長江商報 作者:吳睿 查看:
黃興的參謀長李書城回憶,黃興就職后立即赴漢口設司令部于歆生路(今江漢路)滿春茶園,革命軍見黃興親自指揮作戰(zhàn),士氣大振。11月27日漢陽失陷前夕,黃興誓與漢陽共存亡。李書城等人強拉他退出漢陽。當江輪渡至中流時,黃興目睹漢陽城,忽然快速跑到船舷縱身投水,幸虧副官長曾昭文等人合力抱住才沒有葬身長江。
極力維護孫中山“領袖惟有孫中山。”
1911年12月2日,黃興指揮一舉攻克南京城,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相繼光復,12月4日,革命黨人宋教仁、陳其美等召集各省代表投票,議決公電孫中山歸國主持大政,推舉黃興為暫定大元帥,并主持南北議和的談判。黃興對大元帥一再推讓,后改推舉黎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黎無洪接受大元帥名義,并委黃興代行大元帥職權,黃興再次堅辭。
12月29日,17個省的代表聚首南京大元帥府,選舉總統(tǒng)。代表以黃興有功于國,公推其為總統(tǒng)候選人。黃興再次婉拒,推舉孫中山為總統(tǒng),黃興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
作為建立中華民國的兩位最高元勛,黃興極力維護孫中山的領袖地位。1905年,孫中山所建立的興中會與黃興所建立的華興會等團體,在日本東京合并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在同盟會成立會上,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不必經選舉手續(xù),結果孫中山被推為總理。
1907年,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由,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黃興推辭,最終光復會退出中國同盟會。1909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孫文罪狀》再次對孫中山發(fā)難,要求改選同盟會總理,黃興極力抵制。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從海外回國,立即和同盟會負責人討論組織臨時政府問題,并主張采取總統(tǒng)制,不設總理。宋教仁則主張采取內閣制設總理,黃興支持孫中山意見,同時分別向各省代表示意選舉孫為臨時大總統(tǒng)。
孫黃鬧僵后,黃興離開日本前往美國,在舊金山時接到一些擁護者的來信,希望他另行組黨,黃興回信說:“領袖惟有孫中山?!?
回憶 武漢最先設立黃興銅像
黃偉民介紹,過去人取名字都是按照派別輩分,父親黃一歐這一輩是“厚”字輩,但是黃家并沒有按這個來。黃興給長子取名“一歐”,次子是“一中”,三子是“一美”,四子是“一球”,五子是“一寰”,大女兒叫“振華”,二女兒叫“文華”,三女兒叫“德華”。從給子女取名上就可以看出,黃興完全是向國外學習,放眼寰球,家庭是非常開放的。
黃一歐繼承了黃興的遺風,他經常告訴兒子黃偉民,寧肯自己吃點虧,寧肯對人厚道一點,絕對不能對人說三道四、指責別人。
黃偉民說,在全國都沒有設立紀念黃興設施的時候,武漢設立了黃興銅像,而且是從國民黨統(tǒng)治時間一直保留到現在,他在十多歲時就知道武漢的黃興銅像,此后幾乎每次來武漢都要去瞻仰。
據了解,武漢的黃興銅像建造于1933年,江小鶼設計創(chuàng)作,最初立在武昌蛇山奧略樓后。1955年因建設長江大橋暫遷于蛇山黃鶴樓劇場東側,1985年10月正式遷到漢陽龜山東麓,現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11年11月3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閱馬場用木料搭臺舉行拜將儀式,黎元洪向黃興授戰(zhàn)時總司令印、旗和劍,今天的拜將臺遺址被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武昌蛇山首義公園人物群雕中也有黃興雕像,另外在漢口還有黃興路。
人物資料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軫,改名興,字克強,一字廑午,號慶午、競武。革命時期化名李有慶、張守正、岡本、今村長藏。漢族,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xiāng)(今長沙縣黃興鎮(zhèn)涼塘)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辛亥革命時期,以字黃克強聞名當時,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并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禮儀葬于湖南長沙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