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人 紀念辛亥百年
辛亥革命網(wǎng) 2011-09-20 00:00 來源:辛亥革命網(wǎng) 作者:方山愚 查看:
辛亥革命是以武昌首義為代表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次偉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至今已經(jīng)一百周年了。不僅在中國、在亞洲、在全球華人中,乃至于在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中都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作為辛亥革命發(fā)生地武漢今年將隆重舉行紀念活動,目前至少已有兩個官方網(wǎng)站開通,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報道。
首先是要充分認識辛亥革命偉大的歷史意義,和充分理解當今隆重紀念的現(xiàn)實意義。為此許多專家學者開展研究,發(fā)表了很多好的文章。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個別的不同觀點。比如有人發(fā)表《辛亥革命是一場什么樣的革命?》,提出:“辛亥革命是個錯誤,上個世紀中國本來可以避免激進的政治革命,可以更加順利地引進西方文化,不必經(jīng)過那么多的動蕩、戰(zhàn)亂、流血,付出那么大的生命代價。激進政治和文化革命的結(jié)果是,陳獨秀高喊的‘德先生’和‘賽先生’至今還是拒絕在中國安家?!边@樣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百年之前,以孫中山黃興等人為代表的革命派和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就有過爭辯,康梁主張模仿英國搞“君主立憲”,實際上是?;庶h。當年的滿清王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數(shù)十年,在世界民主潮流浩蕩、國內(nèi)呼喚政治改革的急迫形勢下,她頑固地逆潮流而動,囚禁開明的光緒皇帝,屠殺維新變法的仁人志士,君主立憲之路是行不通的。體制內(nèi)變法圖強成為泡影,這樣催生了體制外的辛亥革命,最終導致了這個腐朽、專制王朝的覆滅。
孫中山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現(xiàn)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偉大政治家,他在體制內(nèi)改革無望的情勢下,順應時代潮流,鼓吹以革命的方式救中國。在孫中山黃興等人領(lǐng)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雖然由于歷史條件限制,辛亥革命未能完全成功,民主政治體制在中國未能確立起來,中山先生呼吁國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但是辛亥革命大大拓展了中國人的政治視野,啟迪了中國人追求自由、平等、博愛、民主、共和、憲政的政治思維,其歷史功勛和政治品德光照千秋,前無古人,后無仰其項背者。
辛亥革命的真正價值,在于喚起中國人民對民主共和的新訴求。在人類政治史上,作為與君主專制政體對立物的共和政體,被普遍看成是確保公民自由與國家繁榮的政體。共和主義強調(diào)政府的公共性、公平性與中立性。共和的根本原則是天下為公,國家權(quán)力是公器而非私器,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非極少數(shù)人推行獨裁統(tǒng)治的工具,對政治問題的處理方式只能是和平的而非強施暴力?,F(xiàn)在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繼承辛亥革命的精神,重新走好共和之路,這也是中國政治現(xiàn)代化中應有的議題。
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shù)次農(nóng)民起義,過去也稱之為“農(nóng)民革命”,但結(jié)果只是改朝換代,并不具有真正的革命意義,并沒有改變中國的國體、政體,并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形態(tài)。而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人類文明在政治制度建設(shè)上最新的成就,就是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當然它還是不完善的,后來又出現(xiàn)了一些反復,但是辛亥革命開創(chuàng)了民主共和的新體制,這一點的意義是非常深遠、非常偉大的。
眾所周知的孫中山先生臨終的遺言是“和平、奮斗、救中國”。辛亥革命時期,在黃興、宋教仁等革命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人當中這一點也是一個共識,黃興明確指出“各黨均以國利民福為前提,持政見不持黨見,乃為民國之?!?。近年來對一些歷史人物作了新的評價,作為“首義三杰”之一的黎元洪逝世時,其遺囑所表明的核心價值,也是“和平統(tǒng)一,利國福民”。
“和平統(tǒng)一、利國福民”堪稱辛亥革命的重要遺產(chǎn)之一。它在某種程度上揭示出千百萬人用生命和鮮血寫就的“革命”真諦,凝聚了眾多仁人志士的心血和智慧,成為經(jīng)過大破、大立、大亂,走向大治的重要目標。在辛亥百年即將到來的今天,以此來重新認識辛亥革命,非常符合海峽兩岸、國共兩黨經(jīng)過努力所達成的一種新形勢和新局面,又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百年來的強國夢終于得以實現(xiàn)的關(guān)鍵所在,同時也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要承擔的一種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務。所以當今隆重紀念辛亥革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我的父親方賢字竹如,1888年7月17日誕生于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少小離家遠奔廣西陸軍干部學堂入步兵科,畢業(yè)后進學兵營見習,從此踏入戎馬征程。在干部學堂十分勤學刻苦,入伍后見習亦兢兢業(yè)業(yè),頗得好評,終被選送公派留學日本。在東京入宏文學院,參加同盟會。
1911年辛亥首義,革命軍一舉光復武昌。清廷派欽差大臣蔭昌及湖廣總督袁世凱率重兵由京漢鐵路到漢企圖消滅革命軍。湖北軍政府于10月14日發(fā)布募軍告示:“凡往日具有軍事閱歷、軍人資格或留學東西各國者,均可即時來編練處報名……”,父親此時剛從日本留學歸來,于是應召加入湖北新軍第三師補充隊。沒想到在此遇到了昔日在廣西陸軍干校的同窗學友熊斌(湖北紅安人氏),原來熊自廣西陸軍干部學校步兵科畢業(yè)后,任北洋新軍第二十鎮(zhèn)差遣委員,旋入東三省講武堂。武昌起義后,南下任湖北軍政府北伐第一軍參謀。從廣西畢業(yè)后,兩人在此重逢,相見甚歡。
11月3日黃興到鄂,拜將于軍政府門前閱馬場,受命戰(zhàn)時總司令,在漢陽苦戰(zhàn)一月 , 以接應各省之響應,但陽夏保衛(wèi)戰(zhàn)出師不利,被迫退守武昌。北方清軍大兵壓境,形勢十分緊迫。軍政府決心固守武昌,并興師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