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人辦過兩次交涉的崔士杰
辛亥革命網 2013-12-17 00:00 來源:辛亥革命網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崔士杰大多時間住在青島,崔公館就在青島平原路25號,其宅尚存。居青島間曾留有記嶗山的詩篇。有《潮音瀑》云:“吾愛潮音瀑,源源落石潭。深藏幽谷里,怕為俗人探。烏道殊難度,云峰未易參。悠悠絕壁望,無限好煙嵐?!痹儆小队螎黜敗吩疲骸昂i熗频?,蒼茫接太虛。青山間綠水,紫霞伴紅霓。幸有同杯客,優(yōu)游與共棲。嶗峰高且隱,可作上天梯?!泵靼兹缭?。
崔士杰代表中國政府同日本人有過兩次交涉,都同青島有關。1922年從日人手中接管青島時,他任“魯案”幫辦,協(xié)助總辦王正廷,同日本代表進行談判與接管;1928年發(fā)生“五三慘案”時,他以山東省交涉員身份,協(xié)助外交部長王正廷,再次同日本人談判交涉,時達一年,于1929年他曾親臨青島監(jiān)督執(zhí)行,直到日軍由濟南退至青島,下圖是自青島登船回國,直至撤出為止。1929年在國內外壓力下,日軍被迫退出濟南,在青島登船回國。濟南慘案使?jié)厦癖姼冻隽司薮蟮拇鷥r,古城被毀,民眾原本樂觀謙和的傳統(tǒng)心態(tài)里,埋下永遠的傷痛。
1929年在國內外壓力下,日軍被迫退出濟南,在青島登船回國。
崔士杰(1888-1970),字景三,淄博市臨淄區(qū)齊都鎮(zhèn)西古城村人。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后返國,參加蓬萊、黃縣革命軍。次年,崔士杰自感學力不足,又返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深造,終獲博士學位。1917年歸國,任山東省外交特派公署第二科科長。1919年,以“幫辦”銜參予接收青島及膠濟鐵路主權的中日談判。曾著有《德日侵占青島及我國接收青島概況》一文,文中寫道:“王正廷到濟南后,筆者即被調去該公署任秘書,搞翻譯工作……筆者僅就目睹耳聞及親身參與接收工作,記憶所及,敘述有關于接收青島問題,日本帝國主義也是用盡心機,極盡破壞之能事……青島接收以后,所有一切事宜,都由山東省公署接管。名義上算是從日本手中把青島接收回來,但實際上日本帝國主義在青島仍享有許多特權。青島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仍過著半殖民地被奴役的生活……”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青島即轉入中國政府城市序列,北洋政府時期實際確定為特別市的為數(shù)并不多,主要有京都(北京)、津沽(天津)、淞滬(上海)、青島、哈爾濱等,因此青島順理成章成為中國現(xiàn)代市自治的實驗地。當時正值各地自治風潮迭起,魯案善后督辦公署組織成立青島市暫行條例研究會,1922年7月下旬依據(jù)北洋政府《市自治制》起草了《青島市暫行條例草案》,成為青島實行市自治制的初步構想。參與起草的都屬當時知名之士,崔士杰就在其中。
1929年濟南回歸后,崔士杰出任山東省工商廳長,因收回膠濟鐵路著有勞績,又兼任膠濟鐵路管理委員會委員,中日合作膠濟鐵路理事會理事。1930年,山東省府改組,外交特派公署撤銷、工商廳長易人,崔士杰另任魯、豫、陜、甘四省視察員,仍兼膠濟鐵路管理委員會委員和鐵路中學校長職務,直至1937年底。
崔士杰著意發(fā)展民族工業(yè),在濟南創(chuàng)辦仁豐紗廠,并任董事長。1955年,該廠轉公私合營后,終因年老退休。曾著《舊中國紡織工業(yè)片斷》一文,講到辦工業(yè)的一些經歷時說:“當時,中國紗廠處在初創(chuàng)階段。中國尚沒有紡織機器制造廠,所有的紡織機器都是從外國買來的,價錢很高,但產量卻只有外國紗廠的一半。為了調查研究中國紗廠的產量為什么趕不上外國紗廠,我每逢機會就到中外各紗廠去參觀,尤其喜歡與日本紗廠的中國工人們談話。有一次,我去青島滄口日本公大紗廠與幾個中國女工談起話來,我問她們:‘你們覺得在日本紗廠的活兒和在中國紗廠的活兒哪樣好做呢?’她們回答說:‘同樣的紗廠、同樣的車間做起活兒來應當一樣,可是在中國紗廠干活兒感覺到輕松些,但在日本紗廠干比在中國紗廠干感覺累得多!干起活兒來別的也覺不出什么,只是天天都覺得手忙腳亂?!髞斫涍^深入調查,從日本資本家口中弄清了結果,原因在機器上。這個原因是絕對秘密的,是絕對不允許說的。關于買賣制造紗機,日、英兩國是有密約的——出賣給外國人用,尤其是賣給中國紗廠用時,不把好紗錠賣給中國廠商……英國紗廠自用的紗錠的轉速是每分鐘1.5萬轉以上,但賣給你們紗廠的紗錠每分鐘不過8000轉,這僅僅才頂英國紗綻每分鐘運轉力的一半多,照這樣下去,你們的紗廠哪能不虧本、不破產呢?”
作者簡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現(xiàn)居青島市,原任青島市博物館副館長,1992年離休,高級經濟師,青島市十大藏書家,山東省十大書香人家,齊魯書香之家,社區(qū)公益之星。